历史沿革
音乐表演专业于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并于同年招生。有专任教师19人,在校生205人。
自成立以来,音乐表演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教师在各类国家级核心、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2020年两名教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山西省金钟奖美声、民族组的决赛。山传青年合唱团荣获山西合唱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展演合唱组二等奖等多项荣誉。2019级音乐表演专业罗张瑞涛在2020华沙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2020第十三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山西赛区中荣获一等奖;2019级音乐表演专业高庄琪在2020《中国好声音》全国海选铜陵赛区总决赛中荣获冠军。除此之外,本专业成功申报第三批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地——祁太秧歌艺术传承基地;成功申报山西省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精品课程《声乐》;项目“2021年度互联网+背景下山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以祁太秧歌传播平台为例”,获批国家级重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演奏、演唱能力。能够在音乐行业、文艺团体、中小学校、文化馆站、广播影视部门、电视台还有在群众日常音乐文化生活场所或社区、社团等企业职业群体,从事器乐表演、声乐表演、音乐组织管理、艺术创作、培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
课程设置
音乐表演专业技能主课以 “一对一”教学形式为主,各专业方向开设有各具特色的重奏课,如:钢琴合奏与重奏、声乐合唱与重唱。
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有:钢琴、声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等。
师资队伍
音乐表演专业目前具有一支数量与结构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在编教师19人,专任教师1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人,在读博士1人。
职称结构: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助教4人,未评级2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8%。
学历结构:本科4人,研究生15人。
学缘结构:外校国内学历19人。国外学历2人。
实践条件
音乐表演专业现在校内拥有7㎡琴房三十间,90㎡声乐教室两间,立式钢琴26台,90㎡形体教室两间,400㎡黑匣子剧场、录音棚以及学院的600㎡、1200㎡演播厅均可以作为剧目演出的实训基地。
在实习、实践条件的创造方面,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先后和山西省歌舞剧院、山西大剧院等省内外实训基地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全国各大艺术院团地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业界有着密切联系。使得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可以有更好的、有利的发挥。
本专业还开展了“小学期”实践创作活动:“合唱与重唱”“合奏与重奏”“音乐会”“声乐伴奏”等,与专业课程互相联系,紧密配合,充分利用,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通过舞台演出,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与创造能力。
专业特色
音乐表演专业开设声乐、钢琴的《合唱与重唱》、《合奏与重奏》等课程,旨在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充分利用琴房、录音棚、黑匣子、合唱教室等教学实践场所,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考核,推动实践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开展各种演出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演出竞赛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舞台,走入社会,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实现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理论方法,也能上舞台散发光彩。
表演学院成立以来,音乐表演专业附设山传青年合唱团,这是一支定位明确、风格独特、以演唱传统与现代互融作品为主的专业合唱团,竭力打造经典的传统民歌与现代艺术合唱作品,多次在各种实践比赛中创造佳绩。
除实践演出外,还开展了多场专业活动及讲座:
山西传媒学院建校35周年,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马金泉《探索:歌唱的理论与实践》讲座;系列专题讲座《西洋音乐作品风格探究》;高保利《山西民歌与原生态唱法》专题讲座;《用心歌唱》声乐流行演唱专业讲座;《山西省祁太秧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传承》讲座等。
社会影响
音乐表演专业现如今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就业前景乐观。音乐表演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得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的认可,现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教学科研工作,也有部分学生继续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